每一对选择试管婴儿的小夫妻,都是了不起的勇士!试管婴儿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、金钱和精力,比普通备孕要辛苦太多。经过漫长的促排、手术取卵、胚胎培养,终于迎来了小小囊胚的移植时刻,这时的准爸妈们都怀着如履薄冰的心情,希望它能顺利生根发芽。尽管医生经常会建议:“放松心情,回去好好休养。”但这句话并不能完全消除大家内心的紧张和疑虑。在移植后的修养期,准爸妈们总是面临各种困惑:到底该如何调节日常生活?哪些行为是过度,哪些又不够?
为了帮助大家,生殖医学专家提出了一些移植后正确修养的建议,希望能为迷茫中的准爸妈们提供指导和帮助。这些建议不仅能帮助你们更好地度过休养期,也让你们在这条勇敢的路上走得更安心。
一、注意异况
01移植后腹痛
经常听到有的患者诉说移植后腹部不适、腹痛,并因此精神高度紧张、寝食不安。对偶尔出现的腹部不适,有针扎样感觉,大可不必惊慌失措,可暂观察。“肚子里”的器官不只子宫、卵巢、输卵管,还有它的邻居。比如前有膀胱,后有直肠,左右周围还有小肠与结肠。偶然的肠痉挛也可导致下腹部短暂性疼痛。但如疼痛持续存在,逐渐加重,就需看医生了。
再者,如突然发生的剧烈腹痛,应及时去医院。取卵及移植后突然出现的腹痛应警惕有内出血的情况,还可能与卵巢嵌顿、扭转有关。常见于取卵较多,有腹水的患者。另外,阑尾也算是子宫的近邻,应重视急慢性阑尾炎引起的腹痛。
02移植后出血
移植后出血是比较常见的症状。常见的情况有:宫颈炎症、宫颈息肉。一般出血不会太多,可有少量血性分泌物。如出血较多,持续时间较长,应去医院了解出血的部位,必要时行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,看是否有宫腔内出血。如果是宫腔内出血,不必紧张。出血的原因不一定好找,但不表示出血就一定不成功,就一定会流产。少量出血时应与你的主治医生沟通,咨询,必要时住院观察。如果出血较多,如月经量,或超过月经量则要立即就近就诊。如果胚胎移植不成功,即便是出血,一般也不会超过月经量。有些患者担心移植后流血是宫外孕。需要说明的是:在移植至查HCG日这段时间,不必考虑宫外孕。即便是以后发生宫外孕,这时也无法检查、确诊、预防,至于治疗,则更无从谈起。临近查血HCG日时的出血,可能与未成功月经提前来潮有关。但仍建议按时检查血的HCG,避免漏诊宫外孕及其它异常情况。移植后一周左右的少量出血,可能与着床出血有关,不必紧张,维持原有的用药方案即可。
03移植后腹胀胸闷
移植后腹胀多与应用孕酮类药物,过度休息有关。一般情况下,移植后适当休息2~3天,可以上班,只要不干重体力劳动,避免增加腹压的活动即可。但如患者促排卵期间及取卵后雌激素过高,取卵过多,就应多加注意。应警惕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(OHSS)。主要表现为腹胀、胃部不适、尿少等症状,如逐渐加重,应立即去医院就诊。取卵较多的患者如出现胸闷,平卧位加重可能与OHSS引起的胸腔积液有关,此时也应立即去医院就诊。
04关于阴道炎
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的患者,会引起阴道内糖原增加,酸度增高,局部细胞免疫力下降,适合假丝酵母菌也就是念珠菌的繁殖,引起炎症。这种炎症也就是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(以往称为霉菌性阴道炎)。接受试管婴儿的患者因体内存在高雌激素环境,所以容易发生。主要症状是外阴瘙痒、灼痛、凝乳状或干酪样白带。如有不适,应去医院化验检查,必要时选择对胎儿无害的唑类阴道用药进行治疗。
二、关于饮食
关于胚胎移植后的饮食,既不要大补大养,也不要饥饱无度、冷热无常。这一阶段的精神状态和孕酮类药物,往往首先影响到消化功能。在一日三餐方面,要做到规律进食,精而不细。由于试管婴儿移植后需孕酮类药物保胎,加之患者少动多静,饮食方面较为细致,肠蠕动减少,有时会出现便秘。轻时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予以纠正,如多吃蔬菜水果,高纤维饮食,适量运动,避免过度卧床休息。如果便秘时间较长,以上方法不能减轻症状,可适当服用缓泻药,服用前注意看一下说明书,是否有孕妇忌用。
2007年中国营养学会颁布的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中将孕期的膳食指导,分为孕前期、孕早期、孕中末期三个阶段。如果将胚胎移植后这一阶段划分归至孕前期,那膳食指导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1.补充叶酸:多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或补充叶酸。如动物肝脏、深绿色叶菜类(如甘蓝、芜菁、长叶莴苣)、西蓝花、芦笋、柑橘类水果及果汁、豆类。
2.补铁: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。如动物肝脏、瘦肉等。其它食物中黑木耳、红枣、黄花菜等含铁量也不小。
3.补碘:保证摄入加碘食盐,适当多吃海产品。如鱼虾贝类海带、紫菜等。
三、谨遵医嘱
做试管婴儿后的患者,确切地说,应该是健康人,在回家后,大多有两种倾向。一种是无所事事,度日如年,寝食难安;另一种是没事找事,道听途说。胚胎移植后的患者,手中都有一张医嘱单,上面应该有用药详情、复诊时间,应谨记遵守!不要与别人比较,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,用药方案也不同。但如有疑问,一定要再去医生那里咨询。最重要的复诊时间是抽血检查看是否怀孕,最好按时复诊。过于提前或延后会影响医生对病情的正确判断。